这是双奥之城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拍摄的夜幕下的东安湖体育公园(7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题:从“双奥之城”到“大运之城”:体育之美展现魅力中国
新华社记者马欣然 、大运刘斐、城之美展现中国吴梦、体育孟凡宇
一朵纯洁浪漫的魅力雪花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飘然入画,沿长城一路向西飞抵蜀地山水,双奥之城在东安湖畔的大运主火炬塔化作“蓉火”的熠熠光芒 。
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主题动画《追光》这一幕,城之美展现中国寓意“熊猫之乡”握紧“双奥之城”接力棒,体育展现追求梦想、魅力奋力拼搏、双奥之城青春友谊的大运大运气质和“绿色、智慧 、城之美展现中国活力 、体育共享”的魅力办赛理念 。
28日开幕的成都大运会是中国在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后举办的首个世界综合性运动会。去年立春 ,以冰雪之名 ,世界聚焦“双奥之城”北京 ,记住了可爱的“冰墩墩”“雪容融”;今年盛夏 ,在“蓉火”照耀下 ,成都继续以“体育之美”,向世界展示古老东方大国的活力与魅力 。
4月19日 ,滑板爱好者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练习滑板。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当“青春赛事”遇到“焕新古城”
平均年龄22.9岁的中国代表团运动员,139万名成都市青年志愿者,青春洋溢;“元气满满”的各国运动员,积极备赛、蓄势待发 。大运会 ,是力量与美、竞技与活力的青年人的盛会 。
3000年城址不变 ,2500年城名未改 ,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在这里孕育。“九天开出一成都”,唐代诗人李白笔下的这座城 ,既秀美繁华,又折射出成都人的坚韧顽强 、开拓创新 。
当活力青春遇到焕新古城 ,体育精神与城市气质达成了“双向奔赴”的高度契合 。
大运会让成都这座“慢”城市“快”了起来 :东安湖体育公园内 ,飞盘 、陆地冲浪 、匹克球,潮流运动吸引了不惧挑战的青年人;环城绿道上的骑行、街头球场里的洒汗 、兴隆湖中的挥桨,“相约来运动”成为时髦的社交方式。
与世界相约大运会开幕的每一个“今天” ,成都都在蓄能。2018年起,成都把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作为城市建设目标之一。作为中国参与体育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去年6月,拥有960余万青年人的成都成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
“一座很适合举办大型运动会的现代化都市” ,这是巴西代表团新闻联络官凯莉眼中的独特办赛优势;在津巴布韦青年米莱看来,最能体现全民体育氛围的是“骑行爱好者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也能轻松找到运动空间”;对于在川生活了15年的英国人安迪来说,成都的魅力在于惊人的发展速度 ,“高铁连接各个城市 ,外国餐厅越来越多”。
“Welcome to Chengdu!”大运会的印记还藏在志愿者们灿烂的笑脸中。从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的呼唤,到“成都成就梦想”的感召 ,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精神,从寒冬延续到盛夏。
在“老成都人”71岁的李渝生眼中,大运会的外溢效应已然显现:体育场馆、环城绿道 ,更全更好的休闲新场景不断涌现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后优化提升了城市“颜值” ,“利益远不止当下”。
7月26日,大运会火炬手王政文(右)与陈丹在火炬传递中交接。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大运之新”中的“文化自信”
历时49天 ,大运会火炬“蓉火”走进了全国25所高校,日前在东安湖体育公园圆满结束传递任务 。
“蓉火” ,有着浓厚“古蜀韵”和“科技感”——将大熊猫 、太阳神鸟 、三星堆青铜立人造型等丰厚的中国文化代表符号 ,与3D打印 、生物质丙烷燃料等新技术创造性结合。
主体育场穹顶中由上万块彩釉玻璃拼装出的太阳神鸟形象,出自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奖牌“蓉光”绶带的织造融入千年非遗蜀锦工艺;依据古代传统建筑的“冷巷”原理建造出不开空调也能清凉的大运村代表团服务中心 。
这些设计巧思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把民间智慧用科学原理 、技术手段再诠释 、再创新。将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