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人们在观看贵州“村超”足球赛(无人机照片)。不仅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新华社贵阳7月27日电 题 :不仅仅是仅快快乐 :“村超”给中国西南小城带来了什么?
新华社记者骆飞、周文其、中国解文韬
谈到28日即将举行的西南小城“村超”半决赛,39岁的村超杨林充满期待。从小组赛到半决赛,不仅他不但渴望继续取得胜利 ,仅快也希望认识更多热爱足球的中国朋友,和他们一起在绿茵场上奔跑 、西南小城对抗。村超
作为一名个体工商户 ,不仅杨林日常朋友圈比较窄。仅快今年5月以来,中国爱好踢足球的西南小城他,代表榕江县忠诚村足球队参加“村超”比赛 ,才结识了更多球友。
“球场上激烈对抗在所难免。但通过足球能拉近各球队之间的距离 ,友谊和欢乐在彼此之间不断地传递。”杨林说。
在杨林的家乡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自5月开赛以来 ,因绿茵场上的激烈比拼、载歌载舞的少数民族风情 、乡土气十足的农味儿 ,迅速火遍全网 。
7月15日 ,六佰塘村足球队球员杨宗维(左)在与月寨村足球队的比赛中带球进攻。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网友们将“村超”的头衔送给了这项极具烟火气的乡村足球联赛。截至目前 ,彻底“火出圈”的“村超”全网流量突破300亿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涨 。
“世界波”“贴地斩”“圆月弯刀”……“村超”赛场屡现精彩进球的背后,与榕江广泛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息息相关。
据统计 ,不足40万人口的榕江县拥有14个标准足球场 ,全县仅群众性业余足球队就有约40支、球员1200余人 ,以及1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点学校 ,是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17岁的姚茂强是榕江县新中村足球队的队员 。这支足球队平均年龄仅仅有17岁,正是扎根于当地肥沃的民间足球文化土壤成长起来的“新生代”。
“村超”绿茵场上 ,这支洋溢着青春笑容的年轻球队,总是充满活力 。谈到普通人对足球的热爱 ,姚茂强打趣说 ,以前常说本地人“会走路就会跳舞”,现在是“会走路就会踢球” 。
“村超”进一步催生着榕江的体育热潮,带动更多当地百姓热爱体育运动。
杨林所在的忠诚村此前并没有专业的足球队 ,如今伴随着“村超”火热,当地的中学也开头组建校园足球队 ,聘请教练开展专业训练。
最让杨林感到欣喜的是,这段时间以来,榕江县面向少儿的足球训练机构不断增多 ,而且培训人员整体比较专业。“现在大家更注重从小培养 ,侧重兴趣养成 。”他说。
“村超”的火爆既源自场上球员精湛的球技,也离不开极具风情的少数民族文化展现 。
6月30日,村民在贵州“村超”足球赛场旁的文创摊位展示民族服饰 。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榕江县生活着苗 、侗